今年歐洲薩托利防務展上,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推出了新型SSW40型40毫米手持式自動榴彈發射器,自稱是世界上第一款彈匣供彈、抵肩發射的單兵自動榴彈發射器。
對此有軍迷提出異議,稱蘇聯時期就已有類似的自動榴彈發射器問世,能夠像沖鋒槍一樣端著掃射,并貼出老照片為證;有人則認為蘇聯時期的單兵手持式榴彈發射器并未定型,真正服役的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2款單兵手持式自動榴彈發射器?!肮f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個問題雖然一時難有定論,但相關爭論引起了人們對榴彈發射器的關注。
放眼世界各國軍隊,目前在役的榴彈發射器涵蓋自動、半自動、手動等多種類型,囊括槍掛、手持、車載、機載、艦載等多種使用方式。最初只是想為步兵提供一種稱手的火力支援武器,如今的它早已脫胎換骨,成為“百搭利器”,在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榴彈發射器勁吹“百搭”風
■王笑夢

俄羅斯DP-65型榴彈發射器。資料圖片

俄羅斯DP-65型榴彈發射器。資料圖片
近期在網上,不少網友以“最沒有存在感的”為限定詞拋出了一系列話題,引發熱議。在兵器界,在先進戰機、艦艇、導彈等眾多“明星兵器”光環籠罩下,有一些武器裝備缺乏足夠的存在感,榴彈發射器就是其中之一。
從越南戰爭時期開始,榴彈發射器就成為一些國家陸軍步兵班的標配。但人們一談到班用武器,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突擊步槍、班用機槍、手榴彈、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等,很少有人立即想到榴彈發射器。
事實上,各種各樣的榴彈發射器已成為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利器。2017年2月,在伊拉克北部巴格茲村,一隊英軍遭到躲在房屋中的ISIS(“伊斯蘭國”)成員襲擊。英軍用MGL轉輪榴彈發射器發起攻擊,6發榴彈讓30余名ISIS成員當場斃命。榴彈發射器的威力可見一斑。
綜觀其發展歷史,榴彈發射器已憑借其輕重兼有、平臺多樣、多域應用的特點,吹出一股強勁的“百搭”風。

以色列GL40型榴彈發射器。資料圖片
輕型與重型齊頭并進
榴彈發射器是發射小型榴彈的面殺傷武器,主要用于毀傷開闊地帶和掩蔽工事內的有生目標及輕裝甲目標,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自其問世以來,漸漸分化為輕型與重型兩個并行的發展路徑,且呈現出“輕的更輕、重的更重”的發展特點。
輕型榴彈發射器可分為手持式、槍掛式等幾種。
手持式榴彈發射器的出現時間較早。起初,這類榴彈發射器結構簡單,一般采用槍管撅開、后膛裝填、單發射擊方式,用于填補手榴彈和迫擊炮攻擊距離之間的空白。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為有效提升火力密度和攻擊威力,各國開始研制半自動發射的手持式榴彈發射器,如南非的MGL型榴彈發射器、俄羅斯的RG-6型和GM-94型榴彈發射器等。
進入新世紀后,手持式榴彈發射器朝著全自動方向發展。在這方面,烏克蘭的RGSh-30、白俄羅斯的ARGB-85、德國的SSW40型榴彈發射器較為典型。其中,SSW40型榴彈發射器采用下部供彈的4發、6發、10發容量彈匣,2秒內可連射10發榴彈,外形和操作更接近步槍,而重量只有4.5千克。
槍掛榴彈發射器的優勢在于能與槍身融為一體,使用者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專門攜帶一把榴彈發射器。這類榴彈發射器中,美軍的M203型榴彈發射器、德國的HK79型榴彈發射器和蘇聯的BG-15、GP-25、GP-30型榴彈發射器較為典型。
之后,各國研發的新一代槍掛榴彈發射器又紛紛加以改進,既可加掛在步槍上使用,也能取下作為手持式榴彈發射器獨立使用。同時,身管側開裝填方式的采用,使其能發射不同類型榴彈。美軍M320、奧地利ML40、以色列GL40型榴彈發射器均采用類似設計。
重型榴彈發射器體形較大、重量較大,不具備單兵手持射擊條件,其發射需借助腳架和“坐騎”。其中,重型半自動榴彈發射器常配有高精度光學瞄準裝置甚至火控系統,既能夠作為火力支援武器實施面殺傷,也能夠用作狙擊武器進行點轟擊,因此也被稱作“狙擊榴”。
與“狙擊榴”相比,裝備數量較多的還是重型自動榴彈發射器。其擁有大型彈箱或彈鼓,能夠持續向目標傾瀉火力,因此被稱作“榴彈機槍”,典型代表有蘇聯AGS-17、AGS-40型榴彈發射器和美國MK19型榴彈發射器。
以美國近年來研制的MK47型自動榴彈發射器為例,不僅裝備有輕型瞄具,還有激光測距儀和彈道計算機組成的火控系統,以及熱成像夜視儀,這使它可全天候使用。采用32發或48發彈箱供彈,射速較高,還能發射可編程引信空爆型榴彈,兼具威猛火力和持久打擊能力。

美軍M320型榴彈發射器。資料圖片
搭載平臺日趨多樣
除了步兵攜帶,榴彈發射器正以其靈活多樣的搭載樣式,在更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用作車載武器系統。蘇聯早在阿富汗戰爭時期就將AGS-17型自動榴彈發射器搬上輪式裝甲車,由車載步兵操作使用。俄羅斯新型“虎”式裝甲車也在車頂射手位置安裝了一門自動榴彈發射器。美軍則習慣于在“悍馬”車上加裝帶防盾的MK19型自動榴彈發射器。
近年來,隨著車載遙控武器站興起,自動榴彈發射器經常作為“組合”中的選項之一,出現在新型坦克、裝甲車、無人地面車上。比如M151“防御者”遙控武器站,就配置有一門MK19型自動榴彈發射器。
此外,德國FLW100/200、意大利“打擊者”、白俄羅斯“阿杜諾克”等遙控武器站也都能搭載自動榴彈發射器。俄羅斯BMPT“終結者”火力支援車更是將兩門AG-17型自動榴彈發射器分置車體兩側。在本次薩托利防務展上,德國展出的“美洲獅”步兵戰車炮塔輔助武器系統(TSWA),可用多管發射器來發射40毫米和76毫米的榴彈。
二是用作機載武器系統。榴彈發射器“登機”早已有之。20世紀60年代研制的美軍AH-1G“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在機頭搭載了一套M28雙武器旋轉炮塔,除了6管航空機槍外,就是M75或M129型自動榴彈發射器。
美軍的“休伊”“黑鷹”等運輸直升機則常將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用作艙門武器。俄羅斯也研制過AG-17A等直升機搭載的自動榴彈發射器。
三是用作艦載武器系統。一些中小型戰艦搭載的遙控武器站上,會選擇配備自動榴彈發射器,用于對近岸目標或者小型快速水面目標進行打擊。
除了艦載遙控武器站,打擊蛙人的近區防御系統也可見到榴彈發射器的身影。以俄羅斯為例,其研制的DP-64型45毫米雙管榴彈發射器,是一種手持式雙管榴彈發射器,破片榴彈水下殺傷半徑可達16米;其研制的DP-65型55毫米榴彈發射器,則是一種配合聲吶使用的全自動哨戒火箭助推榴彈發射裝置,高爆榴彈水下殺傷半徑可達19米。這類近區防御系統,不但可以裝備在軍艦上,還能設置在島礁哨所附近,是一種專門針對蛙人作戰的有效反制手段。

白俄羅斯ARGB-85型榴彈發射器。資料圖片
科技助推走向多域應用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榴彈發射器所用的常規榴彈已日趨成熟,并向著可編程、多用途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導彈技術和無人機技術的發展,榴彈發射器也在改進,開始充當微型導彈、微型無人機的發射裝置。榴彈發射器正從用彈、發射器本身兩個方面不斷拓展能力。
數字化彈藥大量現身。近年來,不少國家開始在可編程榴彈方面下大功夫。美國的“未來單兵戰斗武器”項目中就包括20毫米可編程空炸榴彈。作為該項目的延伸,供XM25“懲戒者”手持式半自動榴彈發射器使用、帶有芯片的25毫米高爆榴彈也已問世。通過在發射時輸入程序指令,該型榴彈能夠精確控制爆炸時間,有效殺傷隱藏在墻壁、巖石、壕溝或建筑物內的敵人。
挪威北歐彈藥公司研發的NM264型40毫米可編程榴彈內置電子編程時間引信,可根據目標類型合理選擇觸發或空炸方式,控制爆炸范圍和殺傷威力,以便高效打擊對手。
微型導彈進入“菜譜”。近年來,一些國家開始將目光聚焦到用榴彈發射器發射微型導彈上,以此追求班組支援火力的高精度、遠射程、大威力。
美國研制的“長矛”微型導彈、土耳其推出的“彎刀”微型導彈,都可用槍掛榴彈發射器發射。后者射程1千米,精度誤差1米。
可以發射微型無人機。一些國家研發的管式發射無人機系統,其折疊狀態下的體積、重量、形狀均與40毫米榴彈相當,可用榴彈發射器發射。這類無人機所搭載的微型攝像機可在半徑數千米范圍內實時回傳圖像,從空中定位目標。
澳大利亞DefendTex公司研發的Drone-40榴彈,發射后在空中展開,類似四旋翼無人機,飛行時長20分鐘,可作為察打一體的巡飛彈使用。
顯然,這些新變化,體現并預示著榴彈發射器在今后將擁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供圖:陽 明)

德國HK69型榴彈發射器。資料圖片
?